通常進水口位置多采用鋼制攔污柵進行水上漂浮垃圾治理,由于雨水天氣以后上游雜物垃圾沖擊到下游較多,特別是取水口安裝鋼制攔污柵以后,浮體取水口雜物垃圾聚集數量越來越大, 嚴重影響取水口的取水效率,因此通常在攔污柵再安裝一道浮式水上塑料攔污柵。可以針對于大型的樹枝雜物垃圾進行針對治理,先把上游沖擊的雜物垃圾進行攔漂隔離,也可以在水下掛攔污網,攔截治理水下的垃圾,減輕鋼制攔污柵的使用壓力,達到清漂攔截目的一個養魚的水體,應能做到不讓放養的魚類向外逃逸,也不使外界的兇猛魚類任意進入,這就需要興建設備。設備是實現合理放養的重要**,其勘察設計、建造維修及管理是漁業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
1、柵的柵距和網網目的規格 目前,我國湖泊、水庫用的設備主要是攔柵(包括竹箔、金屬柵等)和攔網兩種型式。根據投放的魚種規格,選擇合理的柵距和網目規格是非常重要的。柵距和網目太小,則影響過水,增加投資,造成浪費;柵距或網目太大,則攔不住魚,不能發揮設備的作用。
(1)鰱魚標準 湖泊、水庫中有著多種經濟魚類,它們有著不同的形態特點,當然無法同時采用多種設備的規格,而只能以某一種魚的體型特點來確定柵距或網目大小。據對鰱、鳙、草魚、青魚種的全長、較大體周長、頭寬、顱寬的測定,發現相同長度規格的魚種,其較大體周長的排列順序是鳙魚>草魚>鰱魚>青魚,頭寬的順序是草魚>鳙魚>青魚>鰱魚。在這四種魚中,青魚基本上不放養,草鮭又必須嚴格控制放養量,而主要飼養鰱、鳙魚。從魚的行為特點看,鰱魚性活潑,魚種從進出水口逃逸時,鰱魚種常在其它魚種的前陣和上方。而且鰱魚又是主要的養殖對象之一。因此認為能夠攔得住鰱魚,則同一規格的其它魚種也能夠被攔住。設備的柵距和網目大小也就依相應規格的鰱魚魚種的體型參數為標準來確定。即稱“鰱魚標準”。
(2)柵距和網目的確定 據測定,白鰱的全長(L)與頭寬(H)的關系為線性關系:
實際上,相應于全長的頭寬值是個變數,它以回歸直線上的點為中心呈正態分布。因此,若以直線上的某點作為標準來確定攔柵的柵距,則該點以下的魚必然會穿越攔柵而逃逸。為了能真正攔住某種規格的魚種,應該以回歸直線某點95%可信限的下限為依據。同樣道理,所選定的網目長度應不大于所攔截魚的較大體周長的95%可信限下限的1/2。
但是,魚類一般有頂水溯游的習性,即魚類在流水刺激下,常集群逆水向上游泳,在湖泊水庫的進水口處,常可觀察到這種現象。如在該處有設備,魚種可不顧承受擠壓受傷之痛苦,穿網越柵外逃。即魚種能夠穿越較自身頭寬為小的柵距或較自身的較大周長為小的網目。有人稱這種穿越的能力為“穿攔系數”。據實驗觀察,白鰱魚種穿越柵攔的穿攔系數(魚的顱寬/所穿越的柵距)為1.2,而鰱魚種對攔網的穿攔系數(魚體的較大周長/所穿越的網目周長)為1.5(陳敬存等,1975)。因此,攔截溯水上逃魚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設施的合理規格:
網目周長 = 鰱魚較大體周長的95%可信限下限/l.5
(3)團頭魴標準 團頭魴的體形特點是體高而側扁,在與鰱、鳙等混養時,如以鰱魚為標準來設計設施,則可能有逃魚之虞。,團頭魴的頭寬始終小于長度相同的白鰱,故應以團頭魴的頭寬來設定攔柵的柵距,團頭魴全長超過5.76cm時,網的網目可以按鰱魚標準設計。?
2、斷面的流速 根據實驗的,對全長約為l3.3cm的仔口魚種,斷面的較大流速不應超過0.5m/s~0.6m/s。若設備建在流速大于以上速度的斷面上,則魚類就會失去控制能力,被水流裹挾貼壓在設施上,將會造成魚種損傷和影響過水。若設施選址在水流太慢的地方,往往水面較寬,增加了設備的費用。因此,設備的位置應選在滿足流速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斷面小一些,這樣既能有效,又能節省費用。

斷面上的較大流速,一般是指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洪水時的汛期流速,可以根據水文資料估算或在汛期實測。估算時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設備的種類較多,有古老的竹箔及其改進型——網箔。金屬柵、電柵等,它們分別具有各自的特點,適應不同類型水體的要求。
1、竹箔與網箔 竹箔是湖泊和河道養魚中常見的設備,它具有結構簡單、廉、管理方便、效果好等優點。
(1)竹箔結構 竹箔由箔簾和支架構成。箔簾是將毛竹劈成的竹絲,用棕繩編織而成,它是過濾水流、阻類的主要部分。支架由樁及攔桿等相互連結而成,用以支持箔簾,是竹箔的骨架。
①箔樁:是竹箔承受壓力的主要構件,一般采用原株毛竹或木材、水泥柱等,按其位置和功能箔樁有如下幾種:正樁又叫座樁,打在竹箔的下水面,抗衡水的壓力與箔簾負荷,一般每隔 l m打一正樁。碰樁又叫抱樁,打在竹箔的上水面,與正樁相對,一起夾緊箔簾,同時也與正樁一起承受水壓力。
